上博每天能接待的观众数在5000人左右,最多也就8000人,鼎鼎大名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展厅,建筑面积也不过800平方米,很多人排了四小时的队,实在排不动放弃了,但走之前要买件文创产品留作纪念。与实地参观形式互为补充,文创产品承担了一种传播功能。

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,吸引多少人来旅游、旅游者留下多少消费额、带走什么样的城市印象,都是至关重要的。文创产品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、带着点文化意味的日用品,它更关乎城市形象及城市旅游业、商业的发展。

尽管有故宫、上博这样在文创方面获得成功的案例,但从整体上来说,我们的文创产品发展还很有限。这是个令人尴尬和焦虑的时代,一方面遇到了设计驱动的消费升级时代,另一方面我们却还不知道如何行动应对。一提设计,大家都在谈北欧、日本、德国,甚至是美国,本土的设计却没什么辨识度,消费升级和设计驱动的风口前,我们能不能开创属于中国的设计风格从而成功起飞?这种矛盾与求之不得,无疑是当下焦虑的核心。

为什么中国设计尚未能形成自己的风格?以下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社会共识:

一是传统文化和工艺精神的缺失。我们古代就有很好的设计和产品,精美的器物,雅致的生活,说明我们是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。但传统文化的割裂,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,造成了今天包括文创产品在内的各类创新普遍缺乏活力根源的困境。

二是未能真正深入时代、深入生活,设计引不起人们的共鸣。如猫爪杯击中人心柔软处,如故宫守门人单霁翔所说,只有在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的同时,积极寻找与今天社会生活的对接点,才能创造出一个成功的文创产品。

三是美学及设计观念尚未得到普及。不仅是消费者缺乏审美的观念,很多设计师也缺乏对设计的信念、精神和价值观的坚持。

回归中国文化传统,向古典文明寻求创新灵感,同时紧跟时代,着眼于生活方式,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,文创产品才能感动消费者。而没有感动,文创产品很容易沦为普通的工艺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