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我来说,朱奇山是一颗“定时炸弹”。
突然爆发,发出刺眼的光亮,是最近看到一篇文章《 吹尽狂沙始到金——评画家朱奇山的艺术》。
当南京港报美编之前,老朱在客运站工会写写画画。有一天在路上碰见我,说想到港报来。
其实我并没有用人权,但有“推荐和建议权”,最后不知是我的推荐和建议有没有起作用,反正他进了我所主持的“编辑部”。
老朱当美编,并不显山露水,平时画个刊头、插图啥的,工作十分认真,却不怎么多话。
我知道他的山水画画得不错,因为他叫“奇山”嘛,我们常常开玩笑。
朱敏因为书画同源,跟老朱走得近,从某种程度上讲,他比我更了解老朱。此次,他也写了有关老朱的文章(附后)。
前不久,朱敏把孙元亮先生的这篇文章转到群里时,我和群里老同事们都惊呼:老朱实在是深藏不露啊!
认识老朱三十年了,才知道老朱这么有才!
此文最后,孙元亮先生写道——
我创作的《秦淮胜迹图》第一稿,1989年12月22日在南京市政协会堂举行观摩会。奇山不仅前来观看祝贺,还主动撰写和发送新闻稿,分别刊登在《中国书画报》《中国旅游报》《江南旅游报》,由此可见他胸襟开阔,助人为乐。
我第一次听到孙元亮先生大名,就是那个时候。老朱当时拉着我一起采访的孙先生,此后在若干报纸发稿,都是我和老朱一起干的。
那时的《秦淮胜迹图》还是黑白稿,应该是在“观摩会”之前。如今,《秦淮胜迹图》获得巨大成功,已被镌刻在秦淮河岸边的雕塑墙上。
祝贺孙元亮先生!同时感谢孙先生对奇山兄的推荐,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位老同事、老兄长。
《金秋》 朱奇山作
吹尽狂沙始到金——评画家朱奇山的艺术
文 | 孙元亮
谈起山水画家朱奇山,南京画界真正了解他的人并不多。我与其相识也近半个世纪,倘若不是为其撰写艺评,有过深入交谈,连他曾向亚明、宋文治、张文俊等著名画家学画的经历,以及其写生本被画界同行看好,借去观摩等往事,皆一无所知。像奇山这样甘于淡泊,不善炒作,连微信都玩不好的画家,在当今画界也是凤毛麟角的。
都说“性格决定命运”,以奇山这样的性格处世,可能会丧失不少的机遇。然而“有失必有得”,正是因为淡泊名利,心态平和,使其能在古稀之年还拥有健康的体魄。而相对封闭的社交环境,可让他少受外界干扰,有利于其专心致力于他的山水画创作。
“功夫不负有心人,千年铁杵磨成针”。尽管朱奇山属于那种埋头苦干,不事张扬的画家,但作品是会自己说话的。他的作品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展览,曾于2002年4月、2018年10月分别在省美术馆、东慈美术馆,举办个人画展、出版了画集。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极为不容易的,我们不妨回顾他所走过的漫长艺术征程
朱奇山,1947年生于南京,自幼酷爱绘画,他把拣来的石子当画笔,把地面墙壁当作画纸,可任其涂鸦,为此他经常闯祸,少不了要挨抽。其就读的竹竿里小学附近,就是画家李味青的家,放学后他常和同学到其庭院里玩耍,也是在那里,他第一次见识了用毛笔画的水墨画。小奇山喜欢用黄泥捏玩具手枪,经晒干刷上墨汁,居然非常逼真,引来了同学哄抢。因此,他在五年级时,被选送至南京少年之家雕塑小组参加活动。